在電氣設備制造、電線電纜研發等領域,耐電弧測試儀精準評判絕緣材料抵御電弧侵襲的能力,保障電力系統安全運行。掌握其正確使用方法,方能讓它在檢測工作中高效“履職”。
測試前準備是基礎。先挑選契合標準的試樣,依據不同絕緣材料特性與待測產品實際需求,裁剪成規定尺寸,如常見的圓形或方形試樣,確保表面平整光滑、無瑕疵裂縫,避免因試樣不規整引入額外誤差;再仔細清潔試樣表面,用酒精等有機溶劑擦拭,去除油污、灰塵,防止雜質干擾電弧產生與發展過程。同時,按儀器說明書校準儀器,檢查電極間距、壓力調節裝置,保證電極精準對準試樣,壓力適中,既緊密接觸又不過度壓迫致材料變形。

參數設置環節至關重要。根據被測絕緣材料的額定電壓、應用場景,在儀器面板或軟件界面上設定合適的試驗電壓,模擬實際工況下電場強度,若針對高壓輸電線絕緣子,需設置高電壓值;調整電弧電流大小,控制電弧能量,細微調節可觀測不同能量電弧對材料破壞程度差異;設定試驗時間,短時試驗考察瞬時抗電弧能力,長時則評估材料耐電弧老化性能,像長期運行的電力設備絕緣部件,常需長時間測試。
開啟測試后,需全程密切觀測。啟動瞬間,留意電極與試樣間是否順利起弧,若電弧閃爍不穩定,及時排查電極連接、試樣放置問題;觀察電弧形態,正常應呈穩定藍白色光亮,若發紅、飄移不定,可能是材料局部導電性異常或電極松動;記錄關鍵數據,包括電弧產生時間、持續時長、材料表面燒蝕痕跡起始點與擴展情況,部分智能儀器能自動采集存儲數據,但人工輔助記錄可雙保險,確保信息完整準確。
測試結束,謹慎處理試樣與儀器。關閉電源前,先卸除試驗電壓,防止殘余電擊;取出試樣,標記燒蝕區域,測量燒蝕直徑、深度,對比標準判定耐電弧等級;清理儀器內部殘渣,檢查電極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損耗部件,為下次測試“清場”,延長儀器壽命,維持檢測精度。
從前期籌備到參數調控,再到過程監測與收尾整理,依循規范操作耐電弧測試儀,方能精準剖析絕緣材料耐電弧短板,為優化產品設計、提升電力安全筑牢根基。